在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,电影的反响迥然不同。有的人将其视为神作,热烈追捧;而有的人则在看完后悔不已,恨不得退票。那么,这一届观众究竟在期待什么呢?
在开口批评之前,不妨先来做个小结:
《你行!你上!》广受欢迎的主要人群为姜文的铁杆粉丝,或者那些热衷于在影片中寻找“隐喻彩蛋”的自得其乐的观众。对普通观众来说,建议最好绕道而行。
作为一位电影博主,我观看完后的第一反应是:姜文这次确实拍了一部连“姜文滤镜”也难以拯救的烂片。尽管片名颇具气势,设定也足够符合姜文的一贯风格,但不幸的是,这部影片的根本问题出在了最基础的“讲故事”能力上。
影片的前半部分节奏尚可,带着些许《一步之遥》那种神秘晦涩的氛围,偶尔让人期待即将出现的反转。然而到了后半部分,不仅剧情逐渐发散、结构变得混乱,还突兀地进入了长达四十分钟的“意识流轰炸”。
展开剩余68%一些观众在这里试图忍耐、信任,期待着后续的发展,结果在最后一幕便恍若梦醒,发现姜文这次并没有藏下任何高招,故事就此结束。
老实说,整部影片最大的惊喜反而并非“雕像”、也不是那些稀奇古怪的政治寓意,而是王传君的精彩表现。
他一登场便气场全开,以其独特的台词节奏与姜文那套“似疯似痞”的世界观完美契合,真正演绎出了“疯中带稳”的姜文风格。不过,遗憾的是,这样的亮点实在稀少。大多数时间,观众只能无奈等待:“是不是快要爆发了?”而实际却是无声的静默。
在评论区,有人发出尖锐的质疑:“你不懂,是你没有看懂背后的隐喻。”对不起,电影可不是《货币战争》那种解谜书,越是深奥未必越显高明。真正的隐喻应是锦上添花,而不是遮羞布。我们钟爱《让子弹飞》,不仅因为它本身是个精彩的故事,还因为其中蕴含的深意使其更耐人寻味。
然而,《你行!你上!》的问题在于:根本没有故事,却要求观众自我脑补出“背后的那个故事”。这样荒谬的逻辑何以成立?这岂不是艺术,而是自我陶醉。
如果一部影片唯一能够让你感到高潮的点是“别人未看懂而你却看懂了”的优越感,那么你所热爱的,不是电影本身,而是在于“炫耀”。
你在颂扬姜文的同时,其实是在歌颂自己;你并不是在享受作品的魅力,而是在自以为是地站在“懂行”的高地,俯视其他观众,心中窃笑:“呵呵,他们太浅薄了。”这与电影毫无关系,更多的是个人情绪的投射以及文化优越感的自我满足。
一部好电影应当让观众感到震撼,而非让观众看不懂后被指责愚蠢。
别再高估那些经过过度解读而得出的“隐喻”,也不要再将“姜文光环”神化。电影最基本的标准,始终是一个:讲好一个故事。就像脱口秀,纵然价值观再正、立意再深,如果没有一个笑料好段,那你就不是在进行喜剧,而是在开会。
发布于:福建省和兴网配资-线上杠杆炒股-股票配资盘-线上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